4月18日,广东省新闻办在中山市举办“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首场主题新闻发布活动,邀请到有关单位负责人、创业青年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洪樱芷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自媒体博主和外国留学生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山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目标,深入实施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天,我们邀请到有关单位负责人、创业青年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他们分别是:
中山市委改革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 胡晓渝先生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有林先生
市“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三乡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冼智前先生
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谭锦鹍先生
崖口村禾舍书屋民宿负责人 钟栾滔先生
崖口村OLD BOY咖啡店负责人 谭伟政先生
首先有请中山市委改革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 胡晓渝向大家介绍中山市“百千万工程”阶段性成果。
尊敬的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岭南春深、五桂飘香,正是木棉吐艳、生机盎然的好时节。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非常欢迎大家莅临伟人故里,共览中山“百千万工程”实践答卷,共赏强镇兴村富民美丽图景。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基本的工作情况。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书记黄坤明视察中山时的指示要求,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目标,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坚持推动强镇兴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经济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即“工改”)破局成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好“工改”关键一子,探索10种改造模式,累计拆除整理村镇低效工业用地超5万亩,“工改”项目容积率从0.65提高到3.0,同时带动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全市工业投资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投入50亿元真金白银推动“智改数转”,2024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5亿元,总量、增速均位于全省前列。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以“AI+”赋能千行百业。积极构建“11138”文旅发展大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高质量保护活化香山古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建强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做好“土特产”文章,培优扶强石岐鸽、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黄圃腊味等“中山香农”品牌产品。实施农村集体收入倍增计划,成立“强村公司”179家。2024年,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亿元,43个超50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
二是坚持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城乡风貌,奋力绘就“城乡美”。坚定不移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106条主干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初步建成一批治水示范河涌、绿美河涌,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坚持“一村一策”“一房一方案”,累计改造农房近5.9万户,推动村容村貌整体风貌协调美观。持之以恒扮靓人居环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9+2”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立面广告、田间窝棚、围蔽围挡、桥下空间等多轮专项行动,由点到线及面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见缝插绿厚植绿美底色。持续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万棵桑树进田园”“十万果树进农家”等活动,累计种植各类苗木超104万棵,高标准建设4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推动105个公园建成开放。
三是坚持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全面促进“社会治”。城乡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公交“村村贯通”工程,全市公交服务已覆盖100%的行政村,自然村公交覆盖率为95.56%,位居全省前列。推动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建成基础教育集团25个,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覆盖面达80%。打造“香山长者饭堂”、香山书房、香山新街市等“香山系”公共服务品牌。社会治理效能大力提升。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2008个最小应急单元,连续三年生产安全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沙溪镇获省颁授“平安鼎”。乡村文化品牌持续擦亮。以音乐文化、美食文化、体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金色大地音乐会、美食文化周、“村BA”等特色品牌,中山沙溪队连续两年荣获“村BA”全国总冠军。
四是坚持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大力激发镇村发展活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积厚成势。深入推进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等“六个一体化”,与深圳共建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与香港共建超50平方公里的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新中山客运口岸建成运营,深中跨市公交、深中航空港开通,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湾区通办”。健全农村“三资”(即,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点状供地等改革,探索农用地统租统管模式,综合整理4个超千亩基本农田,黄圃大岑“工改”等3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民生领域改革出新出彩。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中山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妈妈岗”灵活就业新模式(妈妈岗是由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开发设置的就业岗位,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其核心特点是工作时间和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女性兼顾工作和育儿。)创新经验写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营造热火朝天奋斗“百千万工程”浓厚氛围。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常态化入镇下村。号召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利用周末下沉村(社区),带动全市党员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组建镇村工作队,“一镇一工作队、一典型村一工作组”,市镇村同心助力“百千万工程”。企业结对帮扶结出丰硕成果。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1009家企业对接1309个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超2.1亿元;推动超170家建筑业企业开展美丽圩镇等帮扶项目近600项,帮扶金额近2亿元。“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深入人心。通过创新积分制、以工代赈、“门前三包”、垃圾不落地等方式,动员群众新建农村“四小园”1.3万个,创建“美丽庭院”6600多户。引导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支持活化利用老房侨房,开展公益捐赠超6000万元。“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发动社会力量公益捐赠达11亿元。
接下来,中山将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十大攻坚行动,以30大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力提速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努力在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洪樱芷
感谢胡晓渝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各位记者、自媒体博主和外国留学们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现在开始提问。
媒体问答
中国日报记者: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我们了解到,上个月中山召开了“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到要打造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请问胡晓渝主任,下一步有何建设计划?
胡晓渝: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大家对中山“百千万工程”的关心和关注!上个月初,我们全市也高规格召开了“三年初见成效”的推进会,明确了有30大项目。其中,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是作为我们的一个重点项目。
五桂山占地近300平方公里,是大湾区黄金内湾难得的生态宝地、天然“绿肺”,也是香山文化的起源地,拥有10处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环绕三乡、南朗等7个镇街和翠亨、崖口、雍陌等36个行政村(社区)。中山正充分保护利用宝贵生态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加快建设。
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对标学习省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经验做法,邀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建筑师、工匠参与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五桂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是坚持高水平建设。全力推进香山古韵香山振兴示范带,我们策划了要打造环五桂山的美丽乡村公路、香山径、长坑水库郊野公园,同时策划一系列重大活动,比如说自行车比赛、马拉松、徒步等重大活动。大力建设“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利用好横栏花木优势,依托西江打造“十里江堤、十里花海”项目,同时依托这几面的水污染治理基础,建设打造岭南水乡。要充分挖掘好孙中山文化资源,全力提升孙中山5A级故里旅游区,保护活化香山古城。同时,利用好岐江河的“一河两岸”,打造水上集市、水上运动节等活动。
三是坚持高效率推进。市里成立了环五桂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由相关市领导牵头,结合自然资源部门、农业部门、城建部门以及所在镇街,市镇村同心协力,推动项目的开展。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东台记者:请问三乡镇作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有哪些优势?形成了哪些成果?
三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冼智前: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三乡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年来,我们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等机遇,形成了区位、产业、生态、文化、侨乡5大优势。近年来,尤其是我们被评为省级典型镇以来,我们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双桥”链接重塑区位优势,激发产才融合新动能。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相继开通,“湾央三乡”的优势更为突出,为我们集聚了很好的资金流、信息流、产业流等等。
我们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抓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美化、政策制度创新以及营商环境优化。近两年,我们招商引资总额达到93亿元,同时,我们在产业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尤其是融合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协同澳门发展方面,我们以“工改”为抓手,在古鹤村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古鹤中医药产业园,目前一批澳门中医药企业入驻,形成“澳门注册+三乡生产+全国销售”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另外,在人才合作上,我们与澳门旅游大学共建人才工作站,与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博士站实践基地,为港澳青年融湾发展、三地青年交流交往等提供了全面的服务。目前在三乡居住的港澳人士超过6万人,通过融湾发展,协同港澳发展,我们认识到,也感觉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韧劲,同时促进了三地青年的交流,也让三地青年通过三乡实施“百千万工程”前后的变化,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到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也看到我们基层治理取得的积极成效。
二是“三新”提质重塑产业优势,增强发展动能。我们坚持新质生产力赋能,近两年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家级“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家,国家级“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规上企业数字化率提高30个百分点。我们坚持新平台引领,利用好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及“工改”政策优势,近两年准备了2043亩的产业用地用于招引链主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山三乡产业园区2024年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园。同时,坚持新业态引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导产业,引进了一批半导体企业,2024年GDP突破200亿大关,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60%,尤其是今年工业投资势头比较强劲,2023、2024年两年工业投资综合增速达342%。
三是“四绿”并举重塑生态优势,形成绿色发展新势能。我们统筹镇绿、村绿、山绿、院绿“四绿”行动,新增绿化面积超2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三乡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我们有“美丽庭院”1006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宜居宜游的三乡已经出圈出彩。
四是“五牌”并育重塑文化优势,打造文旅融合新流量。用好“好山、好水、名人、古村、美食”五张牌,抓住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契机,提升郑观应故里、中山温泉、高尔夫球运动等品牌,累计培育了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15个,我们也入选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全镇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相比2022年增长了3.6倍。2024年,我们的零售业增长了8.9%,住宿业增长了14.5%,餐饮业增长了6%。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三乡的消费市场还在持续升温。
五是“六侨”联动重塑侨乡优势,焕新城乡发展新活力。我们用好活侨房、引侨资、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护侨益“六侨”举措,凝聚6万侨胞共建共创品质三乡。我们着力保护侨文化,结合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以“绣花功夫”修复了一批侨房,带动了6000多户农户的农房风貌提升,目前在我们修复的侨房里形成了一批新的业态,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同时,着力发动侨乡侨领侨眷支持“百千万工程”,近三年来动员侨的力量捐资捐物超过1.3亿元。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李有林局长,我们知道2024年,中山市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40:1,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小,中山市做了哪些努力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有林:
记者朋友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龙头,也是关键的环节,中山基于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中山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地创新突破,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到去年底,中山的农村集体资产已经突破了560亿元,去年的集体收入已经达到了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4.8万元。具体做法来讲,我感觉可以用“三抓”来概括,一是抓规范聚合力,二是抓业态激活力,三是抓改革增动力。
一是抓规范聚合力。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村民共同支持,共同来发展集体经济,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非常关键的。具体来讲,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市集体“三资”与财务监管一体化平台,每一笔农村资产的交易、流转、发包,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增加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三资”平台将农村的集体交易建立了全要素、全流程的管控,老百姓知道钱往哪里花了,钱从哪里赚回来的,群众就非常支持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现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群众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要是抓规范聚合力。
二是抓业态激活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农村有的地方土地连片,可以发展农村产业,有的地方可以发展二产,有的地方发展三产,一定要实事求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是说所有的全部搞农文旅融合,不一定,一定要实事求是,这也是体现我们共产党人的一个精神。二是大力推进“工改”,因为中山是珠三角发展比较早的地区,以前有一些很多低效的工业厂房,中山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统筹下,我们进行低效厂房的“工改”,以前厂房的容积率是0.6,基本上提升到3.0%以上,通过“工改”以后,厂房租金一般提升了3-4倍,这样我们发展建厂房租赁经济或者引进一些企业,这样能大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我们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从农业特色来说,我们提出了“13356”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实现规模化经营、集体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比如我们的神湾菠萝、石岐乳鸽等,畅销国内外。我们还有自己的河豚养殖基地,到中山能吃河豚。我们的三角梅也在全国销售,我们还有华南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这就是发展我们的特色农业。再比如我们有全国最大的脆肉鲩生产基地,脆肉鲩的发源地、养殖地都是在中山,我们有脆肉鲩全鱼宴,大家有机会可以吃一吃全鱼宴。三是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一产的基础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产,发展三产,再赋予一产更大的动能,这样引导村民建立了自己的强村公司,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179家“强村公司”,大力发展二产、三产,甚至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单纯一产的话,这个经济的附加值非常有限,我们通过综合赋能,来提升产业的价值。179家强村公司,去年年收入已经突破25亿元,集体利润超过9800万元。
三是抓改革增动力。在推进过程中,实际上我们也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各种困难,各种情况,我们只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改革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增添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动能。在改革中,一是建立村级提留机制,以前村集体有点收入,都是作为集体成员分红,但明年收入哪里来?发展的第一笔资金哪里来?我们就非常明确,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也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依据,村里面的集体收入,包括村的征地补偿款,村一级要提留不低于20%,组一级提留不低于10%,用这个钱提留下来,来发展集体经济。从去年来讲,我们发展经济,包括提供一些集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去年提留款达7.9亿元,有钱留下来,这样我们有资本来发挥动力,这样就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就激发了村的磅礴动力。在改革赋能上,我们强调规模化经营,实现统筹统管。以前农村土地出租或者是流转,都是一些规模小的,这种情况不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主张小田并大田,统筹统管过来,组一级的土地通过村里面统筹出来,或者通过强村公司把这个土地统筹出来,集体连片打造,重建田间格局,比如大家看崖口2000多亩土地,有的地方统起来的话,统起来大家连片打造,这样的话就能够构建乡间特色,它也能够重建田园的生态,重塑了田园的美。去年统计我们30万亩农土地,连片100亩以上才开展发包的,已经超过20万亩,这样能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经营,解决农村业态的基础性问题。三是强调抱团发展,村一级统筹,将组一级的产业资源集中到村里面来管。刚才胡主任讲到,我们有17条村都是亿元村,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组一级的经济全部实行村一级统筹,这样就能够抱团发展,就很容易打造地域特色、区域特色,也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经营之道。我们全市240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村有77条已经实现了村一级统筹,凝聚了村一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磅礴动力。同时,我们强调乡村人才。乡村发展,人才还是根本,人才才是基础。我们发展乡村CEO,通过自己本土的培育和外来人的培训,包括引进,现在活跃在中山的乡村CEO已经超百人。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在不停地在探索中前进,目前已经进入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支持中山乡村发展,支持中山乡村振兴。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崖口村作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是如何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一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崖口村党委书记 谭锦鹍:
感谢您的提问。崖口村在搞“百千万工程”开始,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指导下,我们首先盘活村里面的资源,大家看到,我们连片的稻田,还有旧的村庄,还有山水、红树林、海鲜街等等,我们盘活好资源,打造吃、住、游、玩的产业链,一出去就是民宿,到村咖,到稻田,到稻田风情街、煲仔饭街,到红树林、海鲜餐厅等等,整个产业链就连成一条线了。
二是利用好流量密码,大家做媒体都知道,其实流量它后台有算法的,我们崖口村现在是经历第三波的流量密码的打造,第一次流量密码是打造煲仔饭街,我们抓第二波流量密码的时候就打造了东堤夜市和稻田风情街,我个人认为以后的乡村打造一定是沉浸式的打造,所以我们现在抓的都是沉浸式的流量密码,正例如我们村做自行车为什么做不火,其实游客来他们都是想沉浸式地体验一下我们的农村。村旁面的村咖为什么那么火,包括我们的民宿,其实也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
三是经营好自己的品牌,在“百千万工程”之前,崖口螃蟹、崖口云吞都比较出名,在“百千万工程”以后,我们更加深耕了崖口煲仔饭,也打造了崖口富硒大米,由原来的2.5元一斤卖到了20元一斤。我们现在还打造了崖口咖啡豆,大家来到崖口喝的咖啡很多都是我们崖口自己品牌的咖啡豆(但是不是我们自己种的,是从云南拿回来的)。还有就是提升接待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百千万工程”工程以来,我们村新增了1040个停车位,今年年初通过东堤夜市人车分流工程,新增了300个停车位。未来,我们村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例如在南朗高速开个口把游客从那边引导过来。因为我们村每到节假日,我们的接待能力是有限的,2024年崖口村总共接待游客584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接待游客63.9万人次,作为一个旅游村,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道路、停车场完全是接待不了的,我们还经常要交通管制,所以之后我们还要在这方面进行努力和提升。
另外,我们还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和年轻人回村创业,包括利用旧厂房打造村的青创园区。再就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困难问题,争取能落实“农民上楼”的做法。这就是我们崖口村在“百千万工程”工程以来的做法和计划。
主持人洪樱芷:
崖口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景色很美,美食也很多,欢迎大家会后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一位想提问的?
南方农村报记者:下一步,三乡镇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什么工作计划?
三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冼智前:
谢谢您的提问。“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系统性工程。接下来,三乡将会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这样的定位,在全域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协调发展。
在生产方面,我们着力发展好经济,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布局好产业空间,我们要用好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这一改革优势,结合市的“工改”政策,到今年底整备土地达到2600亩,为后续的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二是要加快发展好新质生产力,要高标准建设好中山半导体产业园,要推动好规上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招引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半导体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三是要积极实施“三个一百”计划,力争在2027年实现百亿企业有突破、亿元企业超百家、产业集群超百亿。
在生活方面,我们要着力优化宜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一是提升城市品质,要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今年花大力气持续完善美丽圩镇建设,推动三乡大道2.0版本的改造提升,以及推动农村路主干道提升工程。二是要提升全域风貌,要推动新建农房管控率达到100%,5个省级典型示范村要实现蝶变,其他的村居至少有一个村民小组或者是一个片区完成高质量的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同时要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统筹推进“美丽田园”以及围蔽空间的整治,年内要实现主次干道风貌提升全覆盖。此外,要深化全域旅游的建设,我们将加快创建中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要厚植民生福祉,要积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加快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的建设,年内要投入使用。要持续擦亮香山书房、香山长者饭堂这些民生品牌,要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将持续提升发展软实力,要全面推进美丽河湖的保护建设,要不断巩固治水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让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在三乡处处是景、处处可见。要一体推进“镇里村里、山上山下、院内院外”的植绿增绿护绿。我们要在今年加快推进雍陌村的滨水步道工程建设,推动塘敢村的绿美古树乡村项目,我们要让三乡的绿美新画卷焕发生机活力。
“百千万工程”是头号工程,也是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重构工程,接下来,三乡镇将会坚决扛起省级首批典型示范镇的政治责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紧紧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奋力创建全市“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示范标杆,我们努力让大家在三乡看到中山之美、广东之美。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崖口禾舍民宿的主理人,作为崖口村民宿经营者,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崖口村开设民宿?深中通道开通后,民宿的经营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您觉得崖口村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崖口村禾舍书屋民宿负责人 钟栾滔: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叫钟栾滔,是禾舍民宿的负责人。我在2019年跟家人偶然路过崖口,发现这边的风光无限好,很像我以前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所以就萌生了在这边建民宿的想法。到2020年,经过村委会和村民的共同协助,终于在2020年建成了民宿,也是凭借着这千亩稻田,成功将禾舍打造成了“网红民宿”。随着网络传播和村委会的大力推动,很多的游客和外国友人特地前来打卡观光。
过去,我们这边主要的客源是本地游客比较多,随着深中通道通车之后,我们的客源主要集中在港澳、深圳、大湾区的城市,游客入住率比之前增长近30%。深中通道开通之后,深圳、港澳地区的游客,从以前的两成直接上升到了七成。
接下来,我们计划扩大民宿规模,规划完善客房布局,配合崖口花海以及稻田打造赏花赏稻主题房或限定活动,联合旅行社和景区推出“深中通道+民宿”套餐,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文化体现,让客人享受完美的入住体验。谢谢!
澳大利亚籍自由评论员Jerry:我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您在澳门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后来放弃了澳门的工作到中山来创业,开办了OLD BOY咖啡店,您当初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选择?现在您觉得你的选择正确吗?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
崖口村OLD BOY咖啡店负责人 谭伟政:
谢谢您的提问。我在四五年前就回到村里进行创业,当时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就是看到村里面发展得很好,游客越来越多。另外,其实我们一直都有一个想回乡村发展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很美好的想法,因为可以回到乡村工作和创业。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稻田特色咖啡店很受客人的喜欢,我们没回来之前,或者我们刚回来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两间咖啡店,随着回到村里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以及村里面推动的这些项目,现在发展了三四十间咖啡店了,也反映出我们当时所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未来,我们可以紧抱乡村发展的机会,尽我们的能力在村里面或者在其他村里面开一些有乡村特色并且有品质的小店,这样会让更多的人喜欢来到乡村旅游,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年轻人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让像我一样怀揣着回到乡村创业和就业梦想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洪樱芷:
由于时间原因,今天上午的互动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也欢迎大家持续地关注中山“百千万工程”后续的进展和成效。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我们将在会后对大家进行解答。
今天的新闻发布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