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项目落地 释放“工改”红利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4

zsrb0714A01_001_01_b.jpg

南区街道德兴隆智能家居改造项目施工现场。

7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2分25秒的时长,报道中山正在推进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连日来在中山各镇街引起热烈反响。7月13日,记者采访了南区街道、三乡镇参与“工改”的一线干部、村集体代表和企业家。他们纷纷表示,央视报道坚定了大家打赢中山“工改”攻坚战的信心。接下来,南区街道、三乡镇的“工改人”将念好“谈、移、拆、建、引”五字经,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狠抓项目落地,让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尽快尝到“工改”红利,共享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个镇街“工改”项目稳步推进

7月6日,南区街道德兴隆智能家居“工改”项目第一期顺利封顶,第二期启动动工。7月12日,渡头经联社90亩原废品收购场项目完成村民的“四议两公开”,月底即将投票表决。慧昌工业园“工改”项目48天拿下施工许可证……连日来,南区街道多个“工改”项目捷报频传。南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南区街道工改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伟秋说,央视的报道坚定了大家的信心,为南区街道多个“工改”项目按下“加速键”。

据介绍,今年,南区街道锚定450亩拆除整备目标,积极推动“工改”。截至目前,南区街道合计推进“必达项目”27个,另有后备“工改”项目14个。“央视的报道既让我们坚定信心,又让我们感到责任更重。”陈伟秋说,南区街道地处中心城区,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不均衡,大型企业少、小微企业散而乱,市政配套、市容环境与中心城区地位不匹配等问题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工改”是南区街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接下来,南区“工改”铁军将继续全力贯彻落实市委的“拆、建、招”并举部署,推进项目落地,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作为‘工改人’我们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推动‘工改’的信心。”三乡镇党委副书记王钰飞表示,截至目前,三乡已入库37个“工改”项目,包括6个连片改造项目和31个单宗改造项目,已认定拆除整理土地面积1185.92亩。今年以来,三乡认定拆除整理土地面积406.88亩,相对全年600亩整备任务,上半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7.81%,目前排名全市前列。接下来三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立足三乡“1+4+N”土地整备平台发展规划(即“1个琅环湖科创园+4大片区低效工业园改造+N个宗地项目”),全力推进“工改”工作。

■尝到“工改”红利 共享发展机遇

在南区街道恒美经联社,一片昔日低矮厂房已拆除完毕,正待蝶变。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作为南区街道昔日最大的工业园区,之前深受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层次低、经济贡献率低等问题困扰。随着该项目的稳步推进,目前项目一期365亩已经通过政府连片收储的形式完成收储,村集体收入有了保障。“通过一期‘工改’,我们集体收入得到提升,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对第二期、第三期‘工改’的期盼很高。”南区街道恒美经联社书记、社长李敏政说,“看到央视报道对中山‘工改’的肯定,村民们认为报道实事求是,感到十分振奋。”

在不远处的渡头经联社,90亩的原废品收购场项目自2005年开发建设运营至今,租赁客商主要从事废品收购、仓储、泡沫和纸品制造等行业,土地利用粗放,村集体收益效益低下,还存在许多隐患,目前准备采取政府挂账收储的模式进行“工改”。“过去还有一些不统一的声音。看了央视报道后,村民们对政府和村集体纷纷投了信任票。月底我们将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南区街道渡头经联社书记雷志维说。

在三乡古鹤村,记者注意到,古鹤建材城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前期的地下施工已转入地面施工阶段。古鹤村两委干部介绍,占地66亩的古鹤建材城G105国道侧用地是中山市重点项目,于今年3月17日完成摘牌出让,并在26分钟内完成“三证”办理,实现“拿地即动工”。

作为全市第一个“政府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的“工改”项目,古鹤建材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将打造成集中医药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园,成为三乡中医药产业的一个标杆项目。

该项目的开发商和运营方、中山市龙耀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海水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预计年底封顶,2024年一季度投产。在6月17日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举行的招商启动仪式及商务中心开业仪式上,已有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广东天生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单位签订进驻协议。在项目推进方面,将通过粤澳工商合作,提供跨境工商申办一站式服务,园内企业在境内即可轻松完成境外工商注册,借助澳门市场和简便的国际贸易政策,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打通新加坡、东南亚及葡语系国家等地区的国际终端销售渠道。

“我们这一步是走对了。”南区街道的聚和科创园项目是一个企业自改项目,改造前产值不高,且每年都面临着不小的安全生产和环评压力。通过改造,将用于招引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年产值有望增长20倍。“看了报道,我们很有信心,将加速项目建设,建设好一批高标准厂房,与更多的企业共享中山发展新机遇。”项目营销总监林永说。

记者 徐钧钻 徐世球  黄艺杰  通讯员 梁晓宇 邓菲

◆编辑:龙慧◆二审:苏鹏蕴◆三审:周亚平

正在生成图片...

鼠标右键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