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文明乡风行 助力百千万”中山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大涌镇红博城举行。记者 缪晓剑 摄
5月31日晚,中山市大涌镇红博城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一场以“文明乡风行 助力百千万”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演出在此拉开帷幕。活动以非遗传承展演、文明乡风倡导、“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为三大主线,融合文艺演出、文明集市、非遗快闪、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台上演出+台下集市+群众参与”立体化互动呈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明理念“潮”起来、发展成果“亮”起来,为市民献上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艺术与民生共振的文化盛宴。
■非遗“活态传承” 打造沉浸式民俗课堂
当晚活动第一篇章,现场观众如同穿越时空长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中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根脉的蓬勃生命力。
翩跹起舞的《彩云赋》将中山锦绣画卷唯美展现眼前,拉开活动帷幕。随后,岭南民乐团带来一曲《赛龙夺锦》《步步高》民乐合奏,将激昂的鼓点与悠扬的弦乐交织,再现龙舟竞渡的磅礴气势,也以动人韵律寄愿中山发展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三角镇与石岐街道联袂献演的《麒麟舞》《男儿当自强》融合武术与舞蹈,刚健舞姿彰显文化筋骨,民俗风情诉说本土情怀,演员们将非遗技艺的刚柔并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连连喝彩;东凤镇带来的小品《飞艇情》则以诙谐笔触勾勒水乡生活图景,不仅让中山民俗的独特韵味尽显,更是将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争先创优精神展露无遗;大涌镇主题舞蹈《红木小工匠》以灵动身姿演绎红木雕刻技艺,展现“中国红木特色小镇”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
现场的非遗快闪展示,更是燃爆现场气氛。三角麒麟舞、石岐蔡家拳、小榄咸水歌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将一个个非遗特色项目带进群众中间,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红博城上空。非遗快闪展示结束时,不少群众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笑容。
“红博城的端午活动太有氛围了!”当天吃过晚饭就带着全家前来“抢占”前排的大涌居民刘女士笑着说,“孩子第一次近距离看麒麟舞,兴奋得直问能不能学,这就是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明新风“艺术破题” 移风易俗入脑更入心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第二篇章“文明乡风润万家”,活动通过歌舞、小品等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中山人的文明风采。
小榄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带来的咸水歌《婚俗改革好风尚》,以创新表达唱响移风易俗主旋律;中山音协带来的独唱《世界赠予我的》,用动人歌声传递爱与温暖;三乡镇三鑫学校带来的歌舞《文明新风进万家》,以欢快旋律与灵动舞步,描绘文明之花遍开城乡的美好图景……精彩节目不停,文明传播不止。
火炬歌舞团带来的原创小品《如此尽孝》,以幽默诙谐的剧情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小品情境中,主人翁老张听从好友老李的建议,以自己“离世”为借口,让一对忙于工作的儿女回到家中。孰料,子女们回来后上演“坟头蹦迪”,还定制了“智能墓碑”“智能火盆”,令人啼笑皆非。小品尾声,老李喊出:“我们渴求的不是走后子孙们大力操办体面的葬礼,而是你们能常回家看看、给予陪伴啊!”令现场不少观众动容,产生共鸣。一位眼中闪烁着泪花的观众表示:“以后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百千万工程”结硕果 城乡美丽蝶变可触也可感
“百千万工程”,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乡村振兴,是每一位奋斗者的光荣使命。在第三篇章“百千万工程启新篇”中,活动以艺术形式展现“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成效,让现场群众近距离感受奋斗者的风采,共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说中山,道中山,咱‘百千万’成果不一般,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富民兴村人人赞……”当晚,市总工会带来的原创快板《说说咱们的“百千万”》,以艺术形式向在“百千万工程”中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致敬。该节目由中山各行各业的职工自编自演制作,围绕中山“百千万工程”强、美、治、富四大目标取得的新成效、展现的新气象,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等重点工作,通过朗朗上口的快板,充分展现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展现中山城乡蝶变之魅力。
“中山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中取得显著成果是全体中山人有目共睹的。这几年来,中山的水更清了、城更美了,关键是城乡居民的‘腰包’更鼓了,你看亿元村(社区)我们都有了17个,这是每一个新老中山人的共同努力。”《说说咱们的“百千万”》参演者朱晓康告诉记者,他们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向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创作推出这个作品,除了向每一位中山建设者致敬,也希望凝聚更广泛的力量,将“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的目标画卷越绘越美丽、越绘越出彩。
据介绍,本次活动也是“中山文明直通车”的创新尝试,融合端午非遗、文明乡风倡导、“百千万”风采三大维度,联动市直部门、镇街、村居三级力量,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社会共鸣”的文明共建格局。
记者 江慎诺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